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91尤物在线观看精品,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男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寧波新聞發布  >  傳媒寧波
[浙江日報]道是無門卻“有門”——鄞州高級中學圖書館紀事
稿源: 浙江日報   2013-05-10 13:48:22報料熱線:81850000
《浙江日報》2013年5月2日頭版

  記者李月紅區委報道組章燕飛

  “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泰戈爾《飛鳥集》

  這是一個關于誠信的作答:

  又是一年校園閱讀節,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圖書館館長瞿嘉福再次整理圖書: 7.8萬冊圖書,缺損率不到10%。對這個數據的解讀是:自2006年10月開館至今,近5000名在校生和畢業生一次次作答——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信任的。

  這個貌似“多余”的結論,是鄞州高級中學圖書館用近七年時間給出的解答。

  這是一個“無門圖書館”:無門,無監控,無攝像頭,書中亦無防盜磁條,借還自由來去無礙。

  “無門”并非為著標新立異。如是設計,出于這樣一種人性假設:我信任你是君子,你就是君子。而在這樣的假設背后,隱藏著一道道極具社會關懷的道德命題:信任是一種怎樣的有所不疑?誠實是一種怎樣的社會價值?文化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力量?

  信任可借,誠信有還。近七年來,“無門圖書館”用一個微樣本實踐,作答著一個宏大的社會集體命題,細碎而真實,微小而大義,它不僅與近年來浙江涌現出的“最美媽媽”、“最美消防員”等平民英雄遙相呼應,更在核心取向上與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同頻共振。

  緣起

  圖書有借,信任可閱

  圖書館四樓,社科借閱室。

  高一(6)班的譚妍和她的同學排隊刷卡借書,每人手里拿著一本書。拿起刷卡機,放在書面的條形碼上掃一下,“滴”地一聲,借閱成功!排在后面的同學有人急得直跺腳,“來不及了,要上課了”,盡管再著急,每個人依然是秩序井然地排著隊。

  “著急的話,先拿走,下次再來補刷?”記者這樣問譚妍。

  “不行!要遵守借閱規則。”譚妍不假思索地說。

  這就是“無門圖書館”。

  “無門圖書館”的設計者,是時任校長王賢明。2006年,當設計師拿來裝修設計圖紙時,王賢明驀然發現:一層樓一道門,加起來,竟有七道門。“這4000多平方米的知識館藏,如果天天關著門,該多浪費啊。”更何況,彼時,學生們的閱讀缺失也是一個老大難。

  王賢明大膽想象另一種可能:把設計圖中的門和隔離墻去掉,一切監控設施都取消。在他看來,圖書館不僅可以借閱圖書,還可以借閱信任。

  “無門圖書館”來了,學生們的感覺從新鮮到肅靜。就讀于南京農業大學營銷系、06級鄞高畢業生盧怡告訴我們,“無門圖書館”讓自己更愿意去閱讀,并且會在心理上給自己一種我是君子的提醒,提醒自己做好一個君子,“被信任的感覺真的好溫暖。”她說。

  王賢明的探索,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和肯定。“一切的制度設計,都要以尊重人、關心人為前提,選擇正面的人性假設。‘無門圖書館’就是秉持了這樣的人性假設。”鄞州區教育局局長陸利明在采訪中對我們說,多年教育的經歷讓他得出一個常識:在施教和受教之間,信任是一種柔和而又強大的力量,具有塑造的功能。信任學生,學生就會變得更可教,更有教養,更能自律。否則,雖教而未必行。

  圖書有借,信任可閱。畢業后,學生們自發寫了一幅書法,贈送給圖書館: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有格。這是學生們三年的感悟,意思是:道德禮儀的引導,會令人萌生羞恥之心,亦會令人心向齊。這段原本出現在課堂上的《論語》格言,因為身邊的“無門圖書館”,學生們頓悟了。

  形塑

  管理“有門”,自律無聲

  有人說,“無門圖書館”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童話。

  “無門?不可能!”2006年,當王賢明找到瞿嘉福,請他擔任學校新建圖書館館長時,瞿嘉福的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

  做了近30年圖書管理工作的他,并不認可無門的做法。曾有某地做過“無門書屋”的嘗試,最終書去架空。不過,瞿嘉福還是決定去試一試。

  沒有門,孩子們閱讀似乎更“自由”了。今天,一堆還書撂在借閱臺上;明天,墻角垃圾桶里藏著兩三本書;書架上的書總不見還回來,一查電腦數據,某班借出604冊,還回602冊,一個班總共只借出兩本書?怎么可能!

  情急之下,王賢明發話了。07級學生范思師記得,那天早晨,校園廣播傳出王校長的聲音,“我們的圖書館與別的圖書館相比,面積不是最大的,裝飾不是最豪華的,但是卻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個地方,她信任你,愿意把所有的知識為你敞開,只要你也愿意溫柔地待她。”范思師聽出來,“校長的聲音有些哽咽。”

  下課后,瞿嘉福驚呆了:圖書館借閱臺上一下子多了1500多冊書!

  信任有借,緣何不還?一次,瞿嘉福“抓”到一名學生,隨手從書架上取下書,大搖大擺地走出借閱室,沒有辦理任何手續。瞿嘉福一氣之下,讓他寫一份檢討書。

  檢討書里,學生寫著這樣一句話:“當一種制度產生時,要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

  也曾悄悄拿過書籍的07級學生戌愷凱坦承,這樣的現象在那時太普遍。“也許是人天生的惰性,有時只是為了圖便利犯下的無心之過,但不應該把這種過錯夸大到道德層面。”

  隨即,校方進行了一番問卷調查。學生不愿意借還的原因,一是借書量太少,二是下課時間太短,懶得排隊。同時,87.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誠信度非常好,只有0.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誠信不夠。

  善意的制度設計無錯,自我信任評價亦無錯。那么,問題到底是管理之失,還是學生之過?

  “外化的設計可以‘無門’,但管理必須‘有門’。”老館長的標準是:真正來看書的人能感覺舒服自由、無人管理;而來偷書的人則會遇上文明的棱鏡,感到“處處都是眼睛”。

  他的秘訣都是極其微小的細節:從一早開始,管理員們就擺正好桌椅,保證書架絕不雜亂。一旦發現學生未辦理借閱的情況,學校的班主任信息平臺上就會出現一條提示信息,通過不點名的方式提醒該班主任催請學生補辦手續。他們根據刷卡機記錄的數據,每周貼出“班級借書排行榜”、“讀者借閱排行榜”。看到自己、班級的名字能被列在“全校第一”,同學們個個激動了。而那些原本“拿而不借”的同學反而主動去刷卡了:“我明明借書了,不能不算數!”

  細微的自律養成,潤物更無聲。就讀浙江工商大學工程管理專業、08級葉燕麗,經常會記得一幅場景:在校園傳統文化節,她和朋友在圖書館七樓吃快餐,旁人甩過一個鄙夷的眼神,那意思分明是,“咳咳,這個行為是不對滴。”

  在校園里,學生們自發設立“書友社”,舉辦“萌動之悅讀”讀書周,他們自購400余本圖書在全校范圍自由流動閱讀,最后再回流到主人手中。這樣做,不過是為了表白一個個誠信的心靈。

  看到這些,你還會覺得“無門圖書館”只是一個童話嗎?不,它已經美好地開館了七載春秋。

  收獲

  誠信之心,人皆可期

  我們一直好奇:被人信任,力量究竟幾何?

  2012年,“無門圖書館”忽然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因為一則空穴來風的微博,“無門圖書館”被網友及圖書館業界人士斥之為“烏托邦情結”、“沒來由的道德沖動”、“試圖用濫情的方式來對抗人性”……

  一時間,“無門圖書館”深陷重圍。老館長憤而在網絡上一次次辟謠。此刻,已就讀東北師范大學、08級學生張文彬第一時間發文《為無門圖書館鳴不平》,洋洋灑灑近5000字,發表在各大網絡論壇。

  文中,他一一駁斥那些不實言論,寫道,“在‘無門圖書館’,教育像是一杯互相信任互相關懷的咖啡,自由、自律、博學、博愛,這杯咖啡味道很好。”

  他告訴我們,他和他的同學們是這個“無門圖書館”最大的受益者。他應該站出來說話。文章一經發出,轉載量達1000多次,許多鄞高畢業的學子們紛紛跟帖支持。他的同學童曉慧號召學弟學妹們珍惜這份“不可思議”的信任,不要再“拿而不借”了。

  “無人設計”,但求信任,不問春來發幾枝。陸利明覺得,因為信任,社會有了無限供應的自助餐、免費開放的公園、自助投幣式公交車和販賣機,有了自由開放的“無門圖書館”。這不是簡單地模仿復制,而是一種價值比較的結果。“當人與人之間充分信任,社會就會持續接納、推崇、內化這種信任,更多這樣的制度設計才會成功運轉下去。”

  而這正是在鄞州展開的現實。下一步,鄞州區將會在20多所中小學里,書吧,在考場、在閱讀角、在小賣部處處都有“無門”風景;在公共服務領域,在10個社區推廣“無人售報亭”,在潘火街道試行誠信傘免費流動使用,在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等嘗試運行誠信管理模式……讓更多地方成為誠信試金石,成為美好習慣滋長的一畝田。

  王賢明告訴我們:“很多美好的種子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本來就有,只是我們的社會、校園需要給這樣的種子以發芽、生長的土壤和溫度。時令到了,種子萌芽,社會自然會朝著好的方向走。我只是想說一句話:人心是值得期待的。”

編輯: 賴小惠糾錯:171964650@qq.com

[浙江日報]道是無門卻“有門”——鄞州高級中學圖書館紀事

稿源: 浙江日報 2013-05-10 13:48:22

《浙江日報》2013年5月2日頭版

  記者李月紅區委報道組章燕飛

  “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泰戈爾《飛鳥集》

  這是一個關于誠信的作答:

  又是一年校園閱讀節,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圖書館館長瞿嘉福再次整理圖書: 7.8萬冊圖書,缺損率不到10%。對這個數據的解讀是:自2006年10月開館至今,近5000名在校生和畢業生一次次作答——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信任的。

  這個貌似“多余”的結論,是鄞州高級中學圖書館用近七年時間給出的解答。

  這是一個“無門圖書館”:無門,無監控,無攝像頭,書中亦無防盜磁條,借還自由來去無礙。

  “無門”并非為著標新立異。如是設計,出于這樣一種人性假設:我信任你是君子,你就是君子。而在這樣的假設背后,隱藏著一道道極具社會關懷的道德命題:信任是一種怎樣的有所不疑?誠實是一種怎樣的社會價值?文化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力量?

  信任可借,誠信有還。近七年來,“無門圖書館”用一個微樣本實踐,作答著一個宏大的社會集體命題,細碎而真實,微小而大義,它不僅與近年來浙江涌現出的“最美媽媽”、“最美消防員”等平民英雄遙相呼應,更在核心取向上與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同頻共振。

  緣起

  圖書有借,信任可閱

  圖書館四樓,社科借閱室。

  高一(6)班的譚妍和她的同學排隊刷卡借書,每人手里拿著一本書。拿起刷卡機,放在書面的條形碼上掃一下,“滴”地一聲,借閱成功!排在后面的同學有人急得直跺腳,“來不及了,要上課了”,盡管再著急,每個人依然是秩序井然地排著隊。

  “著急的話,先拿走,下次再來補刷?”記者這樣問譚妍。

  “不行!要遵守借閱規則。”譚妍不假思索地說。

  這就是“無門圖書館”。

  “無門圖書館”的設計者,是時任校長王賢明。2006年,當設計師拿來裝修設計圖紙時,王賢明驀然發現:一層樓一道門,加起來,竟有七道門。“這4000多平方米的知識館藏,如果天天關著門,該多浪費啊。”更何況,彼時,學生們的閱讀缺失也是一個老大難。

  王賢明大膽想象另一種可能:把設計圖中的門和隔離墻去掉,一切監控設施都取消。在他看來,圖書館不僅可以借閱圖書,還可以借閱信任。

  “無門圖書館”來了,學生們的感覺從新鮮到肅靜。就讀于南京農業大學營銷系、06級鄞高畢業生盧怡告訴我們,“無門圖書館”讓自己更愿意去閱讀,并且會在心理上給自己一種我是君子的提醒,提醒自己做好一個君子,“被信任的感覺真的好溫暖。”她說。

  王賢明的探索,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和肯定。“一切的制度設計,都要以尊重人、關心人為前提,選擇正面的人性假設。‘無門圖書館’就是秉持了這樣的人性假設。”鄞州區教育局局長陸利明在采訪中對我們說,多年教育的經歷讓他得出一個常識:在施教和受教之間,信任是一種柔和而又強大的力量,具有塑造的功能。信任學生,學生就會變得更可教,更有教養,更能自律。否則,雖教而未必行。

  圖書有借,信任可閱。畢業后,學生們自發寫了一幅書法,贈送給圖書館: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有格。這是學生們三年的感悟,意思是:道德禮儀的引導,會令人萌生羞恥之心,亦會令人心向齊。這段原本出現在課堂上的《論語》格言,因為身邊的“無門圖書館”,學生們頓悟了。

  形塑

  管理“有門”,自律無聲

  有人說,“無門圖書館”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童話。

  “無門?不可能!”2006年,當王賢明找到瞿嘉福,請他擔任學校新建圖書館館長時,瞿嘉福的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

  做了近30年圖書管理工作的他,并不認可無門的做法。曾有某地做過“無門書屋”的嘗試,最終書去架空。不過,瞿嘉福還是決定去試一試。

  沒有門,孩子們閱讀似乎更“自由”了。今天,一堆還書撂在借閱臺上;明天,墻角垃圾桶里藏著兩三本書;書架上的書總不見還回來,一查電腦數據,某班借出604冊,還回602冊,一個班總共只借出兩本書?怎么可能!

  情急之下,王賢明發話了。07級學生范思師記得,那天早晨,校園廣播傳出王校長的聲音,“我們的圖書館與別的圖書館相比,面積不是最大的,裝飾不是最豪華的,但是卻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個地方,她信任你,愿意把所有的知識為你敞開,只要你也愿意溫柔地待她。”范思師聽出來,“校長的聲音有些哽咽。”

  下課后,瞿嘉福驚呆了:圖書館借閱臺上一下子多了1500多冊書!

  信任有借,緣何不還?一次,瞿嘉福“抓”到一名學生,隨手從書架上取下書,大搖大擺地走出借閱室,沒有辦理任何手續。瞿嘉福一氣之下,讓他寫一份檢討書。

  檢討書里,學生寫著這樣一句話:“當一種制度產生時,要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

  也曾悄悄拿過書籍的07級學生戌愷凱坦承,這樣的現象在那時太普遍。“也許是人天生的惰性,有時只是為了圖便利犯下的無心之過,但不應該把這種過錯夸大到道德層面。”

  隨即,校方進行了一番問卷調查。學生不愿意借還的原因,一是借書量太少,二是下課時間太短,懶得排隊。同時,87.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誠信度非常好,只有0.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誠信不夠。

  善意的制度設計無錯,自我信任評價亦無錯。那么,問題到底是管理之失,還是學生之過?

  “外化的設計可以‘無門’,但管理必須‘有門’。”老館長的標準是:真正來看書的人能感覺舒服自由、無人管理;而來偷書的人則會遇上文明的棱鏡,感到“處處都是眼睛”。

  他的秘訣都是極其微小的細節:從一早開始,管理員們就擺正好桌椅,保證書架絕不雜亂。一旦發現學生未辦理借閱的情況,學校的班主任信息平臺上就會出現一條提示信息,通過不點名的方式提醒該班主任催請學生補辦手續。他們根據刷卡機記錄的數據,每周貼出“班級借書排行榜”、“讀者借閱排行榜”。看到自己、班級的名字能被列在“全校第一”,同學們個個激動了。而那些原本“拿而不借”的同學反而主動去刷卡了:“我明明借書了,不能不算數!”

  細微的自律養成,潤物更無聲。就讀浙江工商大學工程管理專業、08級葉燕麗,經常會記得一幅場景:在校園傳統文化節,她和朋友在圖書館七樓吃快餐,旁人甩過一個鄙夷的眼神,那意思分明是,“咳咳,這個行為是不對滴。”

  在校園里,學生們自發設立“書友社”,舉辦“萌動之悅讀”讀書周,他們自購400余本圖書在全校范圍自由流動閱讀,最后再回流到主人手中。這樣做,不過是為了表白一個個誠信的心靈。

  看到這些,你還會覺得“無門圖書館”只是一個童話嗎?不,它已經美好地開館了七載春秋。

  收獲

  誠信之心,人皆可期

  我們一直好奇:被人信任,力量究竟幾何?

  2012年,“無門圖書館”忽然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因為一則空穴來風的微博,“無門圖書館”被網友及圖書館業界人士斥之為“烏托邦情結”、“沒來由的道德沖動”、“試圖用濫情的方式來對抗人性”……

  一時間,“無門圖書館”深陷重圍。老館長憤而在網絡上一次次辟謠。此刻,已就讀東北師范大學、08級學生張文彬第一時間發文《為無門圖書館鳴不平》,洋洋灑灑近5000字,發表在各大網絡論壇。

  文中,他一一駁斥那些不實言論,寫道,“在‘無門圖書館’,教育像是一杯互相信任互相關懷的咖啡,自由、自律、博學、博愛,這杯咖啡味道很好。”

  他告訴我們,他和他的同學們是這個“無門圖書館”最大的受益者。他應該站出來說話。文章一經發出,轉載量達1000多次,許多鄞高畢業的學子們紛紛跟帖支持。他的同學童曉慧號召學弟學妹們珍惜這份“不可思議”的信任,不要再“拿而不借”了。

  “無人設計”,但求信任,不問春來發幾枝。陸利明覺得,因為信任,社會有了無限供應的自助餐、免費開放的公園、自助投幣式公交車和販賣機,有了自由開放的“無門圖書館”。這不是簡單地模仿復制,而是一種價值比較的結果。“當人與人之間充分信任,社會就會持續接納、推崇、內化這種信任,更多這樣的制度設計才會成功運轉下去。”

  而這正是在鄞州展開的現實。下一步,鄞州區將會在20多所中小學里,書吧,在考場、在閱讀角、在小賣部處處都有“無門”風景;在公共服務領域,在10個社區推廣“無人售報亭”,在潘火街道試行誠信傘免費流動使用,在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等嘗試運行誠信管理模式……讓更多地方成為誠信試金石,成為美好習慣滋長的一畝田。

  王賢明告訴我們:“很多美好的種子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本來就有,只是我們的社會、校園需要給這樣的種子以發芽、生長的土壤和溫度。時令到了,種子萌芽,社會自然會朝著好的方向走。我只是想說一句話:人心是值得期待的。”

糾錯:171964650@qq.com 編輯: 賴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