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91尤物在线观看精品,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男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寧波新聞發布  >  視頻直播
寧波市“十一五”規劃執行總體情況
稿源:   2010-11-26 10:26:39報料熱線:81850000

【專題】寧波“十一五”發展成就 “十二五”發展展望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寧波網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0年11月25日)

  “十一五”時期是寧波發展史上極不尋常的時期。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和極端自然災害天氣等的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動應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深入實施“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戰略,既立足當前保增長,又著眼長遠調結構,不斷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按照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測算,2009年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綜合評價指數達94.64%,預計到2010年可達97.61%以上,小康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綱要》確定主要指標進展良好,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等指標基本可以如期完成;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執行良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取得了全面進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堅持把貫徹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與地方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全力以赴“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穩定”,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29.3億元,是2005年的1.77倍,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76012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1128美元,為2005年5386美元的2.07倍,為全國(3640美元)和全省(6490美元)的3.06和1.71倍。2010年預計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二是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2009年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總值分別達到966.2億元、1434.4億元、608.1億美元、2004.2億元、8272.8億元,四年年均增速分別為20%、17.22%、16.1%、9.97%、14.0%。三是一批事關寧波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四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33億元,杭州灣跨海大橋、甬臺溫鐵路等建成通車,寧波鋼鐵、大乙烯項目等成功投產,梅山保稅港區成功獲批并封關運作,寧波軌道交通、杭甬客運專線等順利開工建設,顯著提升了寧波的核心競爭力和后續發展能力。四是城市綜合競爭力連續數年躋身全國十強,所轄縣市悉數進入全國百強。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08年成功蟬聯。2007年、2008年、2009年寧波連續三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并獲2009年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堅持“保增長”和“調結構”有機結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先后出臺了工業“兩創倍增”計劃、服務業跨越式發展行動綱要等政策舉措,經濟發展逐步由二產為主向一二三產協調推動轉變,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5.4:54.83:39.77調整為2009年的4.24:54.56:41.2。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09年服務業增長13.3%,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3.9%,運輸物流、金融服務、軟件信息等優勢行業和新興行業增長迅速;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石化、能源、鋼鐵、造紙、修造船等臨港工業支柱產業基本形成;農業“一區二十園百基地”布局基本成型。二是需求結構逐步優化。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4.4億元,是2005年762.2億元的1.9倍,年均增速17.1%,預計2010年將超過1700億元,汽車、商品房、文化休閑等成為消費熱點,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004.2億元,是2005年的1.5倍,年均增長10.7%,預計2010年將達到2200億元左右,三產投資比重達60.5%,比2005年提高15個百分點,結構更加優化。外貿方面,2009年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608.1億美元,其中出口386.5億美元,進口221.6億美元,分別為2005年的1.82、1.74、1.97倍,預計2010總額將超過800億元。三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穩步推進。2009年全市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47%,比2005年的0.88%提高了67%。專利授權量達到15824件,是2005年4倍,年均增長35%。11個縣(市)區悉數進入全國科技強縣行列。2010年1月,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城市” 50強。四是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2009年萬元GDP綜合能耗、SO2、COD排放量分別比2005年下降16.2%、38.7%和14.7%;城鎮污水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1.3%、100%,均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寧波首創的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被全國推廣;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2009年,寧波生態公益林建成面積達218.3萬畝,廢棄礦山治理率達91%,森林覆蓋率達到50.2%,建城區綠地率3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5%,人均公園綠地10.12平方米。2010年,寧波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堅持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全面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一是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中提升”戰略深入實施,東部新城、鄞州新城、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等十大功能區塊建設有力推進,寧波大都市區框架全面拉開,中心城區集聚輻射功能不斷提升。2009年市區建成區面積達250.9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2.1倍,城市化率達63.7%,比2005年提高了7.7個百分點。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四年來,新增全面小康示范村326個,是“十五”期間新增小康示范村數額的4.35倍,環境整治合格村2142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三是“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區域戰略深入實施,象山港區域保護力度加大,生態經濟型港灣建設取得成效;統籌余慈地區步伐加快,重新調整了寧波杭州灣新區管理體制,努力打造寧波大都市區北部中心。我市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也均有所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2.229:1縮小為2009年的2.165:1。農民消費支出持續增長,改善幅度高于城市居民。

  (四)港口發展實現新突破。堅持港口硬件建設與管理提升并重的方針,積極推進港橋海聯動戰略,現代化國際樞紐港建設步伐加快。一是港口地位進一步提升。2009年寧波港區貨物吞吐量達到3.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42.3萬標箱,分別是2005年的1.43倍和2倍,年均分別增長9.0%和18.9%。位居全球第四位、第八位,2010年預計可以超過1200萬標箱。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集裝箱航線已累計增長到210條,其中遠洋干線118條,并在省內外9個城市建立了無水港,國際一流深水樞紐港和集裝箱遠洋干線港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二是港口開發開放力度加大。梅山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將成為寧波港口發展新的引擎。鎮海大宗貨物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北侖集裝箱海鐵聯運樞紐中心等一大批港口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深入實施,《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獲得國家交通運輸部和省政府的聯合發布。2009年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超過上海港成為全國第一大港,集裝箱吞吐量列全球第八。三是港口管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服務平臺、口岸信息服務平臺和口岸管理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健全,港口服務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海關出口通關作業時間減少到1小時、進口平均作業時間縮減到不足12小時,口岸效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五)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有機結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一是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寧波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08.1億美元,為2005年的1.8倍。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09年,寧波完成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8.8億美元,增長17.5%。二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進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開展。行政審批職能歸并改革全面完成。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工業用地“招拍掛”制度深入實施,階梯式水價、差別電價改革試點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擴權強鎮建城改革試點、農村住房制度改革、社區直選試點改革等走在全國前列。三是國內合作不斷深化。四年來,寧波積極推動“山海協作”工程和浙東經濟合作區聯動發展、主動接軌大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積極參與中西部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努力拓寬港口、產業、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國內區域經濟技術合作領域,僅在成都、重慶兩地舉行的三次“寧波周”活動,共簽定合作項目121個,協議投資額256.2億元。

  (六)社會民生得到新改善。堅持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有機結合,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得到實惠明顯增多,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是城鄉就業取得新進展,成為全國最容易就業的城市之一,并被評為全國再就業先進城市。四年新增就業崗位53.5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25.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均保持在4%以下。2009年為3.16%,比2005年下降了0.29個百分點。積極推進創業平臺建設,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增強。二是城鄉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實,2009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368元和12641元,“十一五”以來,名義年均增長12.0%和12.8%,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2005年的36.7%下降至2009年的35.4%,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2005年的41%下降至2009年的38.7%。住房、汽車、電子信息產品成為消費熱點,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三是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進程明顯加快。服務型教育體系日趨完善,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預計到2010年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文化大市、文明城市建設成就巨大,2009年有3部作品獲“飛天獎”。天一閣博物館等10家單位被公布為國家二、三級博物館。2008年,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09年又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和婦女兒童醫院等一批重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在建或建成投入使用,每千人醫院衛生床位數從2005年的3.21張增加到2009年的4.00張。平安寧波建設取得新的實質性成效。群體性事件、信訪事件、刑事案件、安全生產事故等總量指標逐年下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據《2009年建設“平安浙江”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調查報告》,寧波人民群眾2009年度的總體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5.76%。四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效顯著,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持續大幅增加,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升。2009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44.3萬人、251.8萬人、173.2萬人、214.9萬人和177.6萬人。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到55.7萬人,社會保障整體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可以說,這五年取得成績來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十一五”規劃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經濟發展模式總體仍呈粗放型,大量中小型民營企業總體上仍然沿襲“低、小、散”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主要依靠貼牌生產、低價競爭,大多處于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低端,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臨港工業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矛盾比較突出;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比較緩慢,存在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整體水平相對滯后、產業間協同互動能力不高等產業結構性問題,也存在過度依靠工業、依靠出口、依靠投資等需求結構性問題,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強;三是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的大格局沒有完全形成,象山港區域和余慈地區統籌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四是社會發展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城鄉區域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長效機制還未健全,保持社會穩定壓力加大;五是改革攻堅任務艱巨,體制機制先發優勢逐步喪失,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仍未到位,制約發展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因素進一步顯現。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化“十二五”規劃統籌謀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戰略,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新型城市化為主導,以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立足點,更加注重港口產業城市聯動,更加注重生產生活生態協調,更加注重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統籌,著力構建轉型升級新格局,著力形成城鄉空間新布局,著力再創產業發展新優勢,著力完善城鄉公共服務新體系,著力實現科學和諧新發展,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把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

編輯: 賴小惠糾錯:171964650@qq.com

寧波市“十一五”規劃執行總體情況

稿源: 2010-11-26 10:26:39

寧波網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0年11月25日)

  “十一五”時期是寧波發展史上極不尋常的時期。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和極端自然災害天氣等的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動應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深入實施“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戰略,既立足當前保增長,又著眼長遠調結構,不斷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按照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測算,2009年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綜合評價指數達94.64%,預計到2010年可達97.61%以上,小康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綱要》確定主要指標進展良好,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等指標基本可以如期完成;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執行良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取得了全面進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堅持把貫徹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與地方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全力以赴“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穩定”,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29.3億元,是2005年的1.77倍,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76012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1128美元,為2005年5386美元的2.07倍,為全國(3640美元)和全省(6490美元)的3.06和1.71倍。2010年預計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二是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2009年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總值分別達到966.2億元、1434.4億元、608.1億美元、2004.2億元、8272.8億元,四年年均增速分別為20%、17.22%、16.1%、9.97%、14.0%。三是一批事關寧波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四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33億元,杭州灣跨海大橋、甬臺溫鐵路等建成通車,寧波鋼鐵、大乙烯項目等成功投產,梅山保稅港區成功獲批并封關運作,寧波軌道交通、杭甬客運專線等順利開工建設,顯著提升了寧波的核心競爭力和后續發展能力。四是城市綜合競爭力連續數年躋身全國十強,所轄縣市悉數進入全國百強。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08年成功蟬聯。2007年、2008年、2009年寧波連續三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并獲2009年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堅持“保增長”和“調結構”有機結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先后出臺了工業“兩創倍增”計劃、服務業跨越式發展行動綱要等政策舉措,經濟發展逐步由二產為主向一二三產協調推動轉變,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5.4:54.83:39.77調整為2009年的4.24:54.56:41.2。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09年服務業增長13.3%,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3.9%,運輸物流、金融服務、軟件信息等優勢行業和新興行業增長迅速;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石化、能源、鋼鐵、造紙、修造船等臨港工業支柱產業基本形成;農業“一區二十園百基地”布局基本成型。二是需求結構逐步優化。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4.4億元,是2005年762.2億元的1.9倍,年均增速17.1%,預計2010年將超過1700億元,汽車、商品房、文化休閑等成為消費熱點,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004.2億元,是2005年的1.5倍,年均增長10.7%,預計2010年將達到2200億元左右,三產投資比重達60.5%,比2005年提高15個百分點,結構更加優化。外貿方面,2009年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608.1億美元,其中出口386.5億美元,進口221.6億美元,分別為2005年的1.82、1.74、1.97倍,預計2010總額將超過800億元。三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穩步推進。2009年全市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47%,比2005年的0.88%提高了67%。專利授權量達到15824件,是2005年4倍,年均增長35%。11個縣(市)區悉數進入全國科技強縣行列。2010年1月,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城市” 50強。四是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2009年萬元GDP綜合能耗、SO2、COD排放量分別比2005年下降16.2%、38.7%和14.7%;城鎮污水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1.3%、100%,均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寧波首創的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被全國推廣;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2009年,寧波生態公益林建成面積達218.3萬畝,廢棄礦山治理率達91%,森林覆蓋率達到50.2%,建城區綠地率3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5%,人均公園綠地10.12平方米。2010年,寧波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堅持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全面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一是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中提升”戰略深入實施,東部新城、鄞州新城、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等十大功能區塊建設有力推進,寧波大都市區框架全面拉開,中心城區集聚輻射功能不斷提升。2009年市區建成區面積達250.9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2.1倍,城市化率達63.7%,比2005年提高了7.7個百分點。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四年來,新增全面小康示范村326個,是“十五”期間新增小康示范村數額的4.35倍,環境整治合格村2142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三是“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區域戰略深入實施,象山港區域保護力度加大,生態經濟型港灣建設取得成效;統籌余慈地區步伐加快,重新調整了寧波杭州灣新區管理體制,努力打造寧波大都市區北部中心。我市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也均有所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2.229:1縮小為2009年的2.165:1。農民消費支出持續增長,改善幅度高于城市居民。

  (四)港口發展實現新突破。堅持港口硬件建設與管理提升并重的方針,積極推進港橋海聯動戰略,現代化國際樞紐港建設步伐加快。一是港口地位進一步提升。2009年寧波港區貨物吞吐量達到3.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42.3萬標箱,分別是2005年的1.43倍和2倍,年均分別增長9.0%和18.9%。位居全球第四位、第八位,2010年預計可以超過1200萬標箱。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集裝箱航線已累計增長到210條,其中遠洋干線118條,并在省內外9個城市建立了無水港,國際一流深水樞紐港和集裝箱遠洋干線港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二是港口開發開放力度加大。梅山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將成為寧波港口發展新的引擎。鎮海大宗貨物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北侖集裝箱海鐵聯運樞紐中心等一大批港口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深入實施,《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獲得國家交通運輸部和省政府的聯合發布。2009年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超過上海港成為全國第一大港,集裝箱吞吐量列全球第八。三是港口管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服務平臺、口岸信息服務平臺和口岸管理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健全,港口服務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海關出口通關作業時間減少到1小時、進口平均作業時間縮減到不足12小時,口岸效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五)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有機結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一是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寧波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08.1億美元,為2005年的1.8倍。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09年,寧波完成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8.8億美元,增長17.5%。二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進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開展。行政審批職能歸并改革全面完成。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工業用地“招拍掛”制度深入實施,階梯式水價、差別電價改革試點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擴權強鎮建城改革試點、農村住房制度改革、社區直選試點改革等走在全國前列。三是國內合作不斷深化。四年來,寧波積極推動“山海協作”工程和浙東經濟合作區聯動發展、主動接軌大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積極參與中西部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努力拓寬港口、產業、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國內區域經濟技術合作領域,僅在成都、重慶兩地舉行的三次“寧波周”活動,共簽定合作項目121個,協議投資額256.2億元。

  (六)社會民生得到新改善。堅持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有機結合,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得到實惠明顯增多,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是城鄉就業取得新進展,成為全國最容易就業的城市之一,并被評為全國再就業先進城市。四年新增就業崗位53.5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25.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均保持在4%以下。2009年為3.16%,比2005年下降了0.29個百分點。積極推進創業平臺建設,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增強。二是城鄉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實,2009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368元和12641元,“十一五”以來,名義年均增長12.0%和12.8%,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2005年的36.7%下降至2009年的35.4%,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2005年的41%下降至2009年的38.7%。住房、汽車、電子信息產品成為消費熱點,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三是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進程明顯加快。服務型教育體系日趨完善,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預計到2010年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文化大市、文明城市建設成就巨大,2009年有3部作品獲“飛天獎”。天一閣博物館等10家單位被公布為國家二、三級博物館。2008年,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09年又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和婦女兒童醫院等一批重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在建或建成投入使用,每千人醫院衛生床位數從2005年的3.21張增加到2009年的4.00張。平安寧波建設取得新的實質性成效。群體性事件、信訪事件、刑事案件、安全生產事故等總量指標逐年下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據《2009年建設“平安浙江”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調查報告》,寧波人民群眾2009年度的總體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5.76%。四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效顯著,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持續大幅增加,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升。2009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44.3萬人、251.8萬人、173.2萬人、214.9萬人和177.6萬人。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到55.7萬人,社會保障整體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可以說,這五年取得成績來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十一五”規劃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經濟發展模式總體仍呈粗放型,大量中小型民營企業總體上仍然沿襲“低、小、散”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主要依靠貼牌生產、低價競爭,大多處于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低端,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臨港工業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矛盾比較突出;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比較緩慢,存在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整體水平相對滯后、產業間協同互動能力不高等產業結構性問題,也存在過度依靠工業、依靠出口、依靠投資等需求結構性問題,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強;三是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的大格局沒有完全形成,象山港區域和余慈地區統籌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四是社會發展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城鄉區域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長效機制還未健全,保持社會穩定壓力加大;五是改革攻堅任務艱巨,體制機制先發優勢逐步喪失,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仍未到位,制約發展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因素進一步顯現。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化“十二五”規劃統籌謀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戰略,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新型城市化為主導,以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立足點,更加注重港口產業城市聯動,更加注重生產生活生態協調,更加注重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統籌,著力構建轉型升級新格局,著力形成城鄉空間新布局,著力再創產業發展新優勢,著力完善城鄉公共服務新體系,著力實現科學和諧新發展,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把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

糾錯:171964650@qq.com 編輯: 賴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