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91尤物在线观看精品,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男

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社科苑

方東華:王陽明君子人格論述的基本內涵

http://gaozhiyun.cn    中國寧波網2024-08-27 09:27:23稿源:寧波日報

  方東華

  “君子”是傳統中國人的理想人格訴求,君子觀對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自古及今仁人志士道德踐履的力量源泉。陽明被謫貴州龍場期間,特別著意于對君子的論述,先后寫有《玩易窩記》《何陋軒記》《君子亭記》《賓陽堂記》,被稱為“龍場四學記”。龍場之后,君子之稱謂也屢被王陽明提起。依據王陽明一生所言所行,從立身、處事、為官、治學等四個方面,可以窺見其君子人格論述的基本內涵。

  君子立身:以仁為本,仁以愛人

  儒家的學說,是以仁為核心的學說。程顥說:“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朱熹說:“蓋仁之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程朱都把求仁看作君子道德修養和立身處世的根本目標。與程朱一樣,王陽明也把求仁看作是孔孟之學的傳統。他說:“孔孟之學,惟務求仁,蓋精一之傳也。”在王陽明看來,人性的本然,即《中庸》所謂的中或道心,不是別的,而是仁。

  王陽明認為,仁是人心,是人之所以為人之所在,即君子立身之本。他說:“仁,人心也;良知之誠愛惻怛處便是仁。無誠愛惻怛之心,亦無良知可致矣。”在王陽明看來,所謂人心、良知,說到底就是仁。無仁就無人心、良知可言。因此,仁就是體,是“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者”,而經禮、曲禮等不過是仁體的流行發用。

  王陽明所謂的仁,其基本含義是愛人。樊遲問孔子何為仁,孔子答以“愛人”。愛人利人,這是仁的基本精神。王陽明帶兵,反復強調不以多殺為功,只是以平叛為主。王陽明主政,反復強調仁民愛物,視人溺有如己溺,人饑有如己饑。王陽明講學,反復強調有教無類,來者不拒。這些表現出他的仁心就是愛心。那么,求仁要從何做起呢?王陽明把仁看作是心的本體,強調一定要從自己心上去求,而不是外于己心于物上去求。王陽明批評了世儒心外求仁的習氣。他說:這一心上求仁的至理,本是堯舜禹湯的一貫之傳,但在后世,卻蔽而不講。

  君子處事:立誠去偽,謙虛去傲

  誠是儒家極為重要的道德范疇,《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是什么呢?王陽明解釋:“夫誠者,無妄之謂。誠身之誠,則欲其無妄之謂。”又說:“為學功夫有深淺。初時若不著實意去好善惡惡,如何能為善去惡?這著實用意便是誠意。”王陽明對于誠的這些解釋,突出了無妄和著實用意。

  進而,王陽明對誠做了心本體的解釋,認為誠實心之本體,有誠,發于事親則孝,事兄則悌,事君則忠,交友則信。無誠,則忠孝信悌都要流于虛偽。他說:“圣人之學,誠焉已耳。是故以事其親則誠孝爾矣;以事其兄,則誠弟爾矣;以事其君,則誠忠爾矣;以交其友,則誠信爾矣。是故蘊之為德行矣,措之為事業矣,發之為文章矣,是故言而民莫不信矣,行而民莫不悅矣,動而民莫不化矣。”在王陽明看來,誠不僅是獨立的君子人格,還統帥其他諸德。

  王陽明竭力反對驕傲,他說:“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王陽明指出驕傲的種種危害:驕傲會自高自大,不肯屈居人下,所以為子而傲,就不能孝;為臣而傲,就不能忠;為弟而傲,就不能悌;交友而傲,就不能信。至于為君而傲,亦不能仁;為父而傲,亦不能慈;為兄而傲,亦不能友。大凡人之惡行,雖有大小,皆由傲慢勝心而來。反對驕傲必然要提倡謙虛,因為“傲之反謂謙,謙字便是對癥之藥”。王陽明認為,大凡古圣賢,沒有不篤于謙恭的。他還特別強調,謙虛并非只是外貌卑遜禮人下己,重要的是心中恭謙,常見己過,善見人長。

  君子為官:為政以德,勤政守職

  為政以德,一方面,是把道德作為政治的主要手段。王陽明認為:“君子之政,不必專于法,而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而要入于善。”也就是說,立政治民,重要的是要有道德高尚的人當政,而不在于制定嚴密的法網。另一方面,也是為官者對自身的道德要求。王陽明在《龍場生問答》中說:“君子之仕也以行道。不以道而仕者,竊也。今吾不得為行道矣。雖古之有祿仕,未嘗奸其職也。”意思是說,君子如已仕不能“奸其職”,不能占著位置不做事,而應該身其位而有其政;君子應仕,也并非只為脫離貧窮,而應該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即“為道”,這個道,就是君子之道。

  王陽明的為政以德,就其舉措而言,主要是興教化,美風俗。王陽明認為天下之患,莫大于風俗萎靡而不覺,譬如潦水赴湯,浸淫泛濫,開始的時候似無所害,及至后果,奔馳潰決,為害非細。王陽明的為政以德,還包括以佚道(安民之道)使民的內容,也就是說,政策措施如果從民眾的利益出發,雖勞不怨。在王陽明看來,德與政是內外一致的關系,有其德必有其善政。執政者要行德治,首要在于修身。執政者唯有修德才能善政,修德與善政是一體的,德其內而政其外,德其體而政其用。

  勤政守職,是古代思想家極為關切的問題?鬃诱f:“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繼承孔子的這一思想,王陽明以農夫治田比喻牧守治郡。他說:“牧守之治郡,譬之農夫之治田。農夫上田,一歲不治則半敗,再歲不治則無食,三歲不治則化為蕪莽,而比于瓦礫。”農夫治田,勤勞所在,下田可以變為上田;偷懶所至,上田可以變成瓦礫。同樣,牧守治郡,勤勞有加,施以教化,窮州可以變為富郡;懈怠所至,惟以聚斂為務,富庶之鄉也可變為蕭條之地。故政在勤而事在為,富憑人而不憑天。

  君子治學:學必立志,學為圣人

  王陽明非常重視立志,其《示弟立志說》云:“夫學,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又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

  王陽明強調立志,認為有其志始有其方,無其志則無其事。王陽明引用程子“有求而為圣人之志,然后可與共學”后,發揮說:“人茍誠有求為圣人之志,則必思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安在?圣人之所以為圣人,惟以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則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務去人欲而存天理,則必求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

  王陽明強調為學立志的重要性,他說:“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不以立志為事。正目而視之,無他見也;傾耳而聽之,無他聞也。”王陽明強調為學要守得住自己,不受旁物影響。他說:“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毀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王陽明強調為學必先立志,又主張為學立志必須切實可行,不能憑空懸象、流于空言,不能好高騖遠、奢談立志而不務其實。

 。ㄗ髡邽閷幉ㄊ型蹶柮餮芯吭焊毖芯繂T)

編輯: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