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91尤物在线观看精品,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男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社科書架

讀《博論》:可學為官做人,可學政論寫作

http://gaozhiyun.cn    中國寧波網2019/08/08 03:01稿源:寧波日報

  

作者留存的刊有《博論》的報紙

作者的朋友“偷編”的《博論》

博論正風反腐》
米博華 著
中國方正出版社
2018年11月

    易其洋           

  一

  博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米博華也;論者,關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評說反腐風云,獻計全面從嚴治黨也。“博論”是《中國紀檢監察報》盛邀米博華老師,自2015年8月6日起開設的政論類專欄,《博論正風反腐》由發表于這個欄目的124篇政論文章結集而成。

  黨的十八大后,正風肅紀聲勢浩大,全面從嚴治黨雷霆萬鈞。反腐敗,是一場嚴肅重大的政治斗爭,必須贏,輸不起。反腐敗斗爭,一刻也離不開輿論支持、輿論引導,換言之,缺乏輿論支持、沒有輿論引導的反腐敗是不可想象的。《中國紀檢監察報》的特殊身份,決定了它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著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其中,評說反腐時局的政論,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由政論寫作大家米博華老師主筆的“博論”專欄,更是以“義正辭嚴、字正腔圓”的定位、深入透徹的論述、精煉生動的文風,贏得“博粉”無數。

  我們寧波日報理論評論部訂閱《中國紀檢監察報》,于我而言,主要是沖著讀它的評論尤其是“博論”去的。因為長年從事黨報評論編寫工作,漸漸養成了從政治角度觀察社會變化、研究社會問題的習慣,也因為一直對“老米”(米博華老師喜歡的稱謂)所寫政論的喜愛與贊佩,對于《博論》,我自然是每篇都仔細閱讀,有些篇章愛不釋手,便留下報紙,打上紅鉤,時不時地拿出來學習或寫作時參考,可謂常讀常新,受益匪淺。而像我這樣喜好《博論》、精心收集和研習的大有人在。

  這里,還有一個故事。文友匡吉(筆名),在舟山某部隊工作,也頗愛好新聞評論寫作。2017年底的一天,我在他微信上看到,他下載收集“博論”文章,打算編訂成冊,以為紀念和學習。見有這等好事,我便“討要一本”,還有在寧波市政府部門工作、同樣喜好評論寫作的朋友江海(筆名)“也要一本”。書冊做好后,匡吉快遞給我,草綠色封面,A4紙大小,目錄6頁,收集“博論”112篇,共計342頁。我把它放在家里茶幾上,一有空,便拿起來翻看。后來,我們三人見面暢飲,津津有味地聊起此“書”時說,只是因為太過喜愛才偷編,絕無謀利之心,應該算不上侵權。《博論正風反腐》一書中,“老米”所寫《后記》也提到,有一位讀者把“博論”自開欄以來的每一篇稿件都打印出來,裝訂成冊,并寄了一本給他。看來,像我等一樣癡愛《博論》者真不少。

  二

  《博論》出了合集,我雖是重讀,仍有耳目一新之感。斷斷續續讀完,感觸頗多。最大的感受是,《博論》是一本很好的“教育讀本”,讀它,領導干部可以學習為官做人之道,像我這樣喜愛評論的人,則可以學習政論編寫之法。

  腐敗,實質是掌權者以權謀私。論說反腐話題,最該關注的,就是掌握公權力的領導干部如何修身養性,如何秉公用權。《博論》的好多篇章,嚴肅地指出一些領導干部的缺點錯誤,剖析他們為政不清不廉甚至貪污腐敗的表現、危害和原因,為的是大喝一聲,猛擊一掌,警示驚醒,治病救人。我雖不是官,但從所聽報告、所看警示教育片、所讀報刊材料中,了解了許多領導干部的腐化墮落行跡,也知道當官和做人是分不開的,讀《博論》,不能不說,如果能按文中所論為官做人,就算成不了受人尊崇的“清官”“好人”,至少不會落得個身陷牢獄、后悔莫及的悲慘下場。

  政論不僅僅是文字著作,更可以轉化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對于社會的文明進步乃至個人命運,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老米”看來,政論不僅技術含量高,且包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經驗,是治國理政的重器。如果一個人能夠寫出很好的政論,寫其他言論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因為開設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上,論述的是反腐時局,其中有很多教訓值得反思,很多觀點應該澄清,很多思想“扣子”需要解開,寫作《博論》,“老米”是以過硬的政治素質做基礎做保障,對所論問題想通悟透后,用自己的行文方式娓娓而談,無論是思想還是筆力,都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黨員意味著什么?》是《博論》的開篇,其中寫道:“黨員的含義,至少和黨的歷史一樣豐富,很難備述。但起碼這三條應該有共識吧:更多約束,更多放棄,更多擔當。”再如《教師節話“育人”》中寫道:“每當我們走向社會,走向新的工作崗位時,都不要忘了提醒自己: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學會做人,才能更好做事。”“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是育人的核心問題。”又如《從不守規矩到違法犯罪》中寫道:“經驗告訴我們,看一個人政治上成熟不成熟,做領導工作對路不對路,重要一條,是看懂不懂規矩、守不守規矩。”“從不守規矩到違紀違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腐敗分子大多就是平時就不大守規矩的人,或者是專門玩踩紅線的高手。”為官從政,安身立命,謹記三個“更多”,明白“做事先做人”,懂得“守規矩”,何來無妄之災,何愁不能成事。

  《博論》中的許多篇章,光是讀題目,就足見“老米”對領導干部如何為官做人的善意提醒、苦口婆心。像《迷信:官員的一個軟肋》、《貪腐的幾個“標配”》(“標配”包括:專橫跋扈的一把手、過從甚密的商人、不守本分的家屬、勢利相交的“小圈子”、如影隨形的“艷事”)、《不要被“親情陷阱”蒙蔽心靈》、《沒有人可以胡來——辨析“功、過、罪”》、《緊要關節的“第一次”》、《官升一級,修養也要更進一步》、《天有眼,勿僥幸》、《有的錯絕不能犯》、《做好自己誰奈我何》、《不老實,占小便宜終吃大虧》、《無視規矩必出大事》、《金錢,不是說說而已的考驗》、《越是“私底下”越考驗自律》、《即將“為官”,先正“官”念》、《黨紀面前耍“大膽”,有你“好看”!》、《年輕干部少走彎路別走絕路》、《搞小圈子,總有一天會出事!》,等等。

  三

  編寫評論,不關心政治、不了解時局,是無法想象的。黨的十八大后,正風反腐就是必須深切關注的政治和時局。身為黨報評論員,對于《博論》所涉的許多話題,我也有過思考,有的自己寫過評論,有的還組織過專題評論。“事非親歷不知難”,自己寫過了、做過了,再看“老米”是怎么寫的、怎么做的,更能體悟到人之所長、己之所短——對比思考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讀《博論》,一是學習它認識問題的角度和對一個問題所持有的觀點。評論,顧名思義,是一種判斷和論說文體。對于所觀察的人和事如何定性、定性是否準確,也就是所謂的“說準、說好”,是判斷一篇評論質量高下的主要標準。讀《博論》,篇篇可見判斷之準確、觀點之精當、論說之周備。像《強黨是強國核心》,是為2015年國慶所寫的“感言”,與“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相呼應,高屋建瓴,一語中的;像《這三年,定載入史冊》,“這三年,我們最大收獲是冰釋冷漠、重拾信心,確信只要拿出雷霆氣概,使出霹靂手段,沉疴積弊完全可以清除”,為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三周年如此“結論”,準確有力,意味深長。

  我讀《博論》,二是學習它對社會現象高度概括,緣事論理,縱橫捭闔的行文方式。政論論政,不是“空對空”,也不是“大得沒邊”,而是以大家普遍關注的新聞事實或社會現象為由頭,理從事出,就事論理,明確回答“為什么”,幫助人們消除疑惑,達成共識。

  與一般人寫評論有所不同的是,“老米”極少以具體的新聞報道為由頭,觀點總是從高度概括的社會現象中引出來。以社會現象而不是個案為由頭,著眼于典型性和代表性問題,見解更為弘通,使文章如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針對性和生命力也更強,而不是所謂的“易碎品”。像《自知之明是一劑良藥》,由頭是官場普遍存在的“一失意,就墮落”的現象,“因某一次不被提拔,為何就感到‘官場失意’?又為何因此而放縱甚至墮落?”接著分層論述,其一,“總覺得別人對不起他”;其二,“總覺得別人離不了他”;其三,“總覺得別人惹不起他”,抽絲剝繭,解疑釋惑,讓人豁然開朗。《不老實,占小便宜終吃大虧》,由頭同樣是大家熟悉的“絕不讓老實人吃虧,絕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之語,“思之,當清晰地包含兩層意思……”“再思,卻感到道理雖明,卻又很難講清……”“思之再三,終于明白……”將人人所見的“現象”,論述得明白曉暢、回味醇厚。還有像《“德不配位”會如何》,就是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現如今常被人提及的古訓的“重新解讀”,《“農民兒子”貪腐幾率高是個假命題》,就是針對貪官懺悔時“我是農民的兒子”這句套話探微發幽,真的是“篇篇都是精品”,足見“老米”平日里觀察之細微、思考之深入。

  我讀《博論》,三是學習它清新犀利、簡潔準確、行云流水般的用語。報紙的社論、評論員文章等政論,雖主題重大,但對字數有嚴格限制,加之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最好還要有批評性,尤其講究文字簡潔有力,用語大膽準確。《博論》言辭之清麗、語意之暢達,讓常常為寫評論時“用準一個詞”“說順一段話”而頭痛不已的我暗暗叫好。像《老百姓反感“擺官架子”》寫道:“那些因為職務提升而自我膨脹的人,待人接物往往頤指氣使,說話‘嗯嗯啊啊’地裝腔作勢。那些執掌權柄而忘乎所以的人,往往專橫跋扈、唯我獨尊,根本不屑聽取別人的意見,張嘴就是‘這事我說了算!’那些官僚習氣嚴重的人,往往特別在意接待規格、職級待遇,衣食住行講排場、擺闊氣,酒要特供,車要豪華,個人面子比天還大。那些被身邊人的奉承和恭維包圍的人,往往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一天到晚自我陶醉、自我欣賞。”如此用語,好比為“擺官架子”者白描畫像,準確傳神。像對于從2015年末中央領導反復強調的“動輒則咎”一說,我當時也想過:不是動輒得咎嗎?不是貶義詞嗎?《何為動,為何咎?——“動輒則咎”一解》,結合反腐時局,“老米”把這個問題論述得透徹而生動。文章開頭寫道:“有人賣官,賣到排除掛號;有人獵色,獵到悖逆人倫;有人索錢,索到搬不動、沒處放;有人造宅,造到攀比金鑾寶殿。”如此“流水句”,書中有好多,朗朗上口,文氣貫通,雖沒有明言說的是誰、所指何事,但讀的人只要想一想,自然“會心一笑”。

  四

  談到評論員素質,“老米”說主要有六條,其中之一是“有一種用筆寫而不是高談闊論卻從不動筆的職業習慣”。“幾十年關注一件事(評論)”,在“老米”看來,是將喜歡和擅長“合而為一”,是一種幸運。他說,“盡管在專欄里寫了些小文章,但總感到忐忑不安”,“能做的是,反復醞釀選題,反復修改稿子。有時寫得很順,但多數寫得挺辛苦,一個稿子改個三五遍是常事”。做什么事做得久了,就容易大意輕視,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也容易松弛懈怠,覺得應付一下就能過關。讀《博論》,既能感到“老米”庖丁解牛般的熟能生巧,也能感受到他舉輕若重般的嚴謹認真。而這,無論是做官為人,還是寫作評論,尤其值得認真學習。

編輯: 朱晨凱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